輪胎對機車來說
就像是人類的鞋子一樣重要
沒有了輪胎
就算你的車子性能再好
也是無用武之地
輪胎的規格
依據輪框尺寸有所區分
配方及胎紋
也依照用途而有所不同
這裡不講輪胎規格
想學輪胎規格的話
請上網Google一下就有很多資料
這裡要講的是如何選擇一條符合你自己需求的輪胎
如果你的換胎習慣是:
1.依據車行報價便不便宜來決定要不要換
2.聽到車行說輪胎是"8層胎"就覺得很好
那你就應該學著開始關心自己的輪胎
因為一條適合你用車習慣的輪胎
可以讓你騎起車來更順暢、更安心!

輪胎的工作方式就是"滾動"
藉由滾動來讓車子移動
聽起來簡單
但其實輪胎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不過是一張名片的大小而已
如何在一張名片之中
發揮輪胎性能
其中的奧妙就在這裡

1.前後輪的選擇
機車是一種需要依靠"傾角"過彎的交通工具
因此機車輪胎與汽車輪胎在外型上最大的差別
就在於機車胎面是圓弧型的
汽車輪胎則是平面的
而機車的前輪是負責轉向
後輪則是負責驅動車輛前進
001.jpg
一樣是輪胎
胎面的弧度還是有差異
左邊的輪胎弧度較尖
通常用於前輪
轉向時較靈活
右邊輪胎弧度則較平
通常用於後輪
騎乘時較穩定

2.胎紋影響抓地力與排水性
002.jpg
另一個外觀上的特徵就是胎紋
圖片是胎紋的比較
一般來說
胎紋越多、越深
溼地排水性就越好

相反的
胎紋越少、越淺
乾地的抓地力則越高(因為接地面積大)

所以我們看賽車的時候就可以發現
乾地時賽車都會使用"光頭胎"(無排水紋)
溼地時就會改用"雨胎"(排水紋密集)

3.製造週期
輪胎在適當的保存方式下
約可存放3~5年
5年以上輪胎就會有老化的疑慮
而一般消費者的觀念
則是認為越"新鮮"的輪胎越好
知名的自行車手"蘭斯 阿姆斯壯"
就曾表示他個人比賽時從不使用剛出廠的輪胎
通常存放半年到1年後的輪胎
胎質會較穩定
003.jpg
而製造周期的標示
各品牌有所不同
圖片是"正新輪胎"的標示方式
前兩碼為"週數"
後兩碼為"年份"
圖中的輪胎就是09年49週出廠的

4.輕點
004.jpg
輪胎出廠前都會經過動態測試
然後將輪胎最輕的一點標示出來
圖中的黃色圓點就是"輕點"
安裝輪胎時
應將"輕點"對齊輪框上的氣嘴
對於高速時的平衡有所幫助

5.脫模劑
005.jpg
輪胎製作過程中
為了將輪胎從模具上取下
會在胎面上使用到脫模劑
圖片中像蠟一樣反光的就是脫模劑
一般都會建議
新輪胎在脫模劑完全磨掉之前
最好不要太過激烈的操駕
以避免輪胎打滑發生危險

6.何時該換輪胎
輪胎上都有"磨耗指示"
當輪胎已經磨到"磨耗指示"時
就應該把輪胎換掉
006.jpg
像圖中已經磨到編織層的輪胎
要是遇到較大的坑洞
或是尖銳的異物
就會有爆胎的危險!

 007.jpg
磨號指示並不等於排水紋
像圖中磨到完全沒有排水紋才換
很容易在雨天或是積水處
發生"水膜效應"造成失控打滑

7.用途
一般來說
各大輪胎廠都會有
"通勤用胎"(Touring)
"性能胎"(Sport)
"賽車胎"(Racing)
這3大類的輪胎
最大的差異在於胎質的配方
通勤用胎因為必須兼顧耐用性
所以胎質通常較耐磨
賽車胎注重抓地力
而且跑完一場比賽就會換掉
因此胎質很軟(有的跟橡皮擦差不多)
至於性能胎則介於兩者之間

依據自己的用途選擇輪胎是很重要的
賽車手絕不會選通勤胎上場比賽
而賽車胎使用在一般公路上也是不恰當的
下次當你換輪胎時
可以多用心選擇一下
也許你會驚訝
一條合適的輪胎竟可以讓你的機車
有截然不同的騎乘感受!

同場加映!
賽車輪胎的磨耗
最早以前的賽車
只追求直路上的極速
對於彎中的速度並不重視
發展到了後來
車輛性能及騎乘技術的大幅進步後
賽車開始追求彎中速度的極限
車手常常使用極深的傾角過彎
(磨膝過彎已經不稀奇,現在流行磨手肘過彎)
因此賽車輪胎磨耗最重的
就是兩側的部分

008.jpg 
圖中是同型號、同尺寸的兩條輪胎
左邊比賽後的輪胎
隱約還可以看見中間的排水紋
但是兩側已經完全看不出紋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
即使輪胎中間的部分還有橡膠
但事實上已經不敷比賽使用了

下次當你看賽車轉撥時
你就可以仔細看看
賽車手是怎樣將他們的輪胎用到極限!

(完)

arrow
arrow

    Gasbl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